推出双拼菜,分大小碗,饺子按个卖,光盘换积分;实行用餐预订机制,员工提前预订、食堂精准配餐;分批炒菜、滚动出菜,来多少人做多少菜,做到不耽误、不提前、不浪费……一段时间以来,各地各级党政机关、高校、企事业单位食堂持续开展“光盘行动”,算好成本账,把好节约关,推出一系列实招妙举,有力贯彻了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思想。
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的“传家宝”。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、成就伟业的,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、建设国家的。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“土窑洞”里战斗和生活了13个年头。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看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住这么破旧的窑洞里,他发现了共产党人的一种伟大力量,并称其为“东方魔力”、“兴国之光”。这种“东方魔力”和“兴国之光”,正是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“土窑洞”精神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,“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,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。”
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是接力赶考的“通行证”。早在全国解放前夕,毛泽东同志就把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称为“赶考”,决不当李自成,告诫全党“务必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”现如今,这场“赶考”还在进行中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:“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务必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,务必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,坚定历史自信,增强历史主动,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。”这是自信昂扬的宣言书,是矢志奋斗的动员令,标注着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是赶考人奋斗终身的“身份证”,是追梦人畅通无阻的“通行证”,永远不会过时、过期。
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是砥砺前行的“风向标”。走进新时代、踏上新征程,我们的“家底”越来越厚,生活越来越富,各方面条件也越来越好,但这绝不是奢侈浪费的“资本”。“丰年不忘饥苦,富岁当思节约。”越是在这种时候,越要在俭与奢的问题上分清是非、善恶、美丑、荣辱,继续发扬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,传承“红米饭、南瓜汤”“天当被、地当床”“吃树皮、嚼草根”“一把炒面、一把雪”“勤俭是个传家宝,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”的优良作风,让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成为自觉追求、时代新风,把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付诸实践、见诸行动。这是建功新时代、奋进新征程的精神之基、价值之本、动力之源。
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是凝聚民心的“集结号”。共产党是自己有一条被子,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党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始终牢记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,始终保持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价值追求,是共产党人内在品质的体现,折射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,一种愈挫愈勇的革命斗志,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,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,一种神圣的使命感。用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点亮新征程的坐标,刷亮中国式现代化的航标,以好作风好形象“唤起工农千百万,同心干,”我们党就能永葆“东方魔力”和“兴国之光”,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“传家宝”永不失传。(林伟)